您好,欢迎访问《启动力官方网站》!
服务热线(免长途费)
19331714996
当前位置:沧州启动力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培养轻工“大国工匠” 打响中国制造品牌

文章出处:http://www.czhzmt.com/作者:数控钻床人气:发表时间:2016-08-30 10:11【
  “十三五”时期是轻工行业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,轻工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前景,也肩负着更加艰巨的重任。加强轻工职业教育,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轻工技术人才,对于中国轻工事业的长远发展,对于伟大“中国梦”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  
  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
  
  只有明确正确的办学方向,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,才能确保不跑偏、有成效。而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,关键是要做好“三个服务”。
 
  
 
  首先,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一是让轻工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、课程内容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。轻工业细分行业的不断调整带来了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,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结构变化,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,把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,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。二是让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、技术技能不断满足轻工科技进步的新要求。我国轻工全行业正在加速走出低端制造模式,制造装备、加工工艺、最终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,轻工职业教育要适应发展变化,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,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技工人才。
  
  其次,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国家发展战略往往产生大规模的人才需求,这正是职业教育可以大展宏图的领域。当前,发展轻工职业教育要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“互联网+”“三品”行动、轻工业发展规划等宏观战略。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性战略时,要瞄准人才缺口,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,为区域性轻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。
  
  再其次,要服务就业导向。轻工业吸纳了大量劳动人口就业,轻工职业教育质量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劳动力能否充分就业,关系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社会的稳定。如何使轻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“学有所会”“会而能用”,关键要始终坚持服务就业需求的原则,紧跟市场对劳动者能力素质的要求,合理设置专业,满足不同层次劳动者学习、就业、转岗和下岗再就业的需求。
  
  师资教材建设是提高质量的关键
  
  提升轻工职业教育水平,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抓手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精心编排的职教教材,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。
  
  加强轻工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重点,是要打造一支既懂得教育理论,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,还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进行课程研发、指导教学实践的复合型、专业型教师队伍。为此,要大力建设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精心打造“专兼结合”教师团队,深入推动“工匠教学”,聘请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“能工巧匠”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,既注重“工匠技艺”的传授,更注重“工匠精神”的传承。
  
  教材建设是提高轻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,职业教育教材要图文并茂、通俗易懂。基础课程教材要以应用为导向,以讲清概念、强化应用为重点;专业课程教材要突出特色,着重提升针对性和实用性。要科学设计教材大纲和科目,紧跟产业结构调整,最大限度地适应轻工产业发展需要;要不断完善教材建设体制机制,职教院校、轻工企业和行业组织都要积极参与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审定选用,探索创新教材建设机制,开发出反映产业技术升级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、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教材。
  
  创新教学模式 完善评价制度
  
  轻工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首要目标,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,创新教育教学模式,探索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。
  
  一是工学结合。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,将理论学习、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。要进一步创新工学结合方式,不仅在课堂和工作场所之间阶段性交替,还要探索更为深入的融合措施。如鼓励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安排设定,促进课程安排和实践工作的有机衔接;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,学校要全程跟进,及时总结调整。
  
  二是校社结合。要鼓励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,在社会大熔炉里全面提升素质。强化校社结合,创新合作方式,合作培养师资,联合开发教材,组织顶岗实习,共建实训基地,共建产品设计研发中心,共建工艺技术服务平台,形成教学合力,实现校社深度融合,共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。
  
  三是技理结合。当前轻工业技术升级速度不断加快,跨界理论和应用层出不穷,只有将坚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相结合,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,才能引领轻工行业转型升级。
  
  四是通专结合。轻工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,坚持“一专多能”的培养模式。过去的职业教育往往只注重培养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,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社会对“专才通用”的需求越来越大。职业教育要处理好专业知识积累与通用知识传授的关系,拓展学生视野,丰富学生知识,使学生兼具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和技能素养,提升轻工技术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。
  
  五是工匠教学。轻工很多产品源于手工制造,陶瓷、玻璃、钟表、工艺美术等行业的许多传统技艺依然保留在各行各业的“能工巧匠”手中。这类技艺有其独特的传承模式,轻工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优势,引入工匠教学,为提升中国轻工质量、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培养一批轻工“大国工匠”。
  
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,轻工职业教育要把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,作为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,多策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轻工职业院校要完善学生评价制度,鼓励学生主动提升素质技能;轻工行业组织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工作,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和表彰先进等方式,建立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。轻工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加强与院校的合作,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,落实“双证书”制度,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加强实际职业技能训练,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“双丰收”。
  
  统筹集聚办学力量 激发办学活力
  
  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,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。
  
  加快轻工职业教育发展,需要充分调动行业、院校、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。要创新合作机制,加大企业、行业、社会团体、公民个人和境外机构的办学比重,形成多元办学格局,增强轻工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。
  
  轻工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,研究行业发展趋势,掌握人才供给需求,加强对轻工职业院校办学的指导。轻工职业院校是轻工职业教育的主体,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合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,探索公办和民办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,扩大教育规模,提升教学质量,大力提升轻工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。
  
  (来源:中国教育报)